时间:2020/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大转身

——黄陵县店头镇建庄村扶贫攻坚剪辑

文/高波

反复研判手头这篇题为《建庄的康庄之路》的汇报材料,颇感意外。

文章这样说:建庄村位于店头镇西南方向30公里处,由水沟、建庄、芦峪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6个村民小组户人,共有耕地面积亩。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累计脱贫90户人,均为一般贫困户;在册贫困户16户16人,均为兜底户。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2.6%下降至年1.58%,于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这是真的吗?变化会有那么迅速、那么神奇吗?

笔者存疑是有理由的。

三年前的年7月,本人因工作之由来到建庄,还去了水沟和芦峪两个村子。那时,扶贫工作尚在启动阶段,工作队还没有进驻,店建公路建庄段早年硬化的路面已全部破损,名曰公路其实就是古老驿道的加宽,全程都是大坑套小坑,车辆基本是蹦跳着前行的。分布于公路两侧的建庄村多为低矮的土坯房,栅栏不整、尘裹门窗、极是寒酸。也有少数新建房,那是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却因缺乏统一规划,显得凌乱不堪。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苍凉颓败,是无可奈何,是处于边沿地带上的触目惊心的贫瘠。

在水沟村,我们访问了村头几户人家。这几户无一例外地都住着土坯房,这些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早被岁月风雨揉搓得破烂斑驳、摇摇欲坠。随便走进一座狭长的敞口院,走进两间破房子,由于昏暗,视线一时无法适应,一切都是模糊的。知道来人了,主人才从更为昏暗的套间里冒出来。定睛细察,这人约摸60来岁,黑瘦瘦的,显得木讷和迟疑。他问我们找谁、干啥?我们说随便看看。他说有啥球好看的,不就是穷么。我们说你能把灯打开吗?他说没电!还没通电吗?电费交不上叫人给断了!为啥不交电费?没钱么,这还要问!断电多久了?快一年了!对话到此,我们从屋里退了出来,对于屋内的惨淡状已经无须赘述。这人还把我们送出院子。道别总得说点什么,我说扶贫工作已经开始了,你的日子会好起来的。他说:这号话听太多了,日子能不能好还难说,我也习惯了!

芦峪村作为县域内西南角最后一个村子,显得更为闭塞,更为孤独。进村路是红泥碎石间杂的原始便道,崎岖逼仄,车行困难。这是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并不宽展的深沟,几十户人家就散住在沟槽的两侧,有靠山崖挖进去的土窑洞,有土坯房,也有砖混结构的平房。村街里空空荡荡,有觅食的鸭子和鸡,还有几只慵懒的小土狗朝来人吼几声,回荡耳畔的有流水声、有林涛声、有鸟嚣蝉鸣声,有树叶摩娑声,唯独少了人声,我感到了孤寂和郁闷。问向导这村子怎么看不见人影听不见人声?回答说: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天也热,都在屋里猫着哩。

总得见见人说说话吧?向导就在村子右旁顺手拉开一道柴门领我们进去,院子又窄又长,这似乎是后川人的特色。这个院子的主体是两孔土窑洞,面东有两间土坯房,显然是后来盖起的。主人好像姓郭,因患有风湿病,腰身佝偻,行动蹒跚,面部皱纹深刻,目光困顿无神,使人估不来年龄。老伴是个老寒腿,形神黯然,偶尔会有一两个叹息。交谈中才知他还六十不到,女儿早已远嫁,儿子在外打工,家里长年就他老两口。问耕作情况,他说种几亩玉米,种点水稻,够吃!问过得咋样,他说能维持,饿不死!问年收入啥情况,他说谁算那账?没啥算头么,有点钱先得买药,我俩身体都不行!吃的咋样?凑合!顺这话,我看见案板上放着几只黑黢黢的玉米馍,还有半盘看不清材质的剩菜。我问家里有电吗?他说:掐了,省几个是几个!他很冷漠,不愿和人交谈,我们只好打声招呼离开了。

我心情黯然,问向导:改革开放快四十年了,山外变化那么大,咱这儿是咋搞的?什么原因?

向导说:客观原因是偏远闭塞,自然条件差。主观原因是观念落后,麻木不仁,对生活没多少要求。

我不再言语,而内心的思考并未结束:在建庄这块土地上,扶贫工作任务是艰巨的也是长期的,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些贫困人口就像一台台搁置已久的老机器,许多部件都已锈死,得想方设法去打磨、去修理、去发动,使它们运转起来产生动力才行,而这其中的复杂和艰难简直无法想像啊!

毫不讳言,在我的记忆库存中,建庄一直是个偏远僻背、民生凋蔽的地方。它是巍巍大桥山伸向西南的一条胳膊,因靠近马栏和照金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无处不在;著名的建庄游击队就诞生在这里,曾让黄陵反动统治者闻风丧胆的建庄游击队队长苏继堂就是在这里被叛徒出卖战败被俘的,他是黄陵民主革命对敌斗争中第一个壮烈牺牲的人民英雄。这些悲壮史实的存在,使建庄声名在外。就像太行山、沂蒙山,井岗山等革命老区一样,名气越大越穷。它们都是解放后国家救助资金发放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却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国情渊薮,是一对很难统一起来的矛盾体。

建庄,一块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一块漫浸红色基因的土地!一块相对遥远封闭的土地!一块长期贫穷落后的土地!

是啊,在黄陵人民心目中,建庄分明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与现代文明落差巨大。

那么,如此经年累月顽固不化的贫穷之地,它真能在这短短三年里就全面脱贫?带着这个巨大问号,笔者与扶贫局的同志相约前往,实地探访。时为年12月30日。

车已行驶在建庄的街道上,我愣是以为走错了地方。

那些顽固地储留在记忆深处的残破和脏污已荡然无存,涌入眼帘的是平坦崭新的街路,是街路两侧清洁明亮整齐划一的民宅,是秩序是和谐是现代文明气息的氤氲。这是建庄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于是心生感叹:这分明是一夜之间从平地上冒出来的一个神话啊!

村委会那方正的大院里干净得完全彻底,连一件多余的东西也看不见,再怎么仔细找也找不到一片碎纸、一粒草屑、一颗烟蒂。绿化树、花园因隆冬季节而干枯,却难掩布局的精致和曾经的蓊郁。面南十多间平房是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爱心超市,既朴素典雅又端庄大气。如此氛围更像某一级政府机构所在地。

接访者是店头镇腰坪便民服务中心书记、镇派驻抓包店庄村的挂片领导梁浩坤;建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灵;交通系统帮扶干部秦北海。

梁浩坤大约三十五六的年纪,沉着稳健又机敏干练,话不是很多,但开言动语间尽显一个现代年轻干部的睿智与思考。

他先给我们作了大概情况介绍,他说:黄陵人民都知道,建庄村在全县最贫穷区域中位列第二,是那种年深月久地老天荒累积而成的顽固性贫困,正因为如此,它也是全县扶贫工作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等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给予了决定性的指导与支持。各帮扶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积极配合,主动作为,为各项硬件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队自入驻到今天,三年过去了。这一千多个紧张而繁忙的日子是我还远远够不上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最壮美的一页。因为这些日子是由真正意义上的忍辱负重、拼搏奉献所组成,弃满了前所未有的崇高感和成就感!

大家都知道,贫穷是不在乎尊严的,贫困农村的农民更不在乎。人一不在乎尊严,就毫无进取和思变之心,行为放浪又固执愚昧是许多人的通病,这可能就是贫困病吧!可以想象,整天面对这样的人,连起码的沟通交流都很困难。我们的干部去和他们接触,你说东他说西,你说红他说黑,讲政策他不懂,讲道理他不听,只一味地张口要钱,举手要物,还有要媳妇的,简直是胡搅蛮缠,让人啼笑皆非。一趟又一趟跑,一鼻子一鼻子碰灰,有的干部就难免生出怨气。我作为负全责的领导,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给大家鼓气。我曾多次强调,每个队员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和贫困户建立互信关系,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坦诚相待,以情化人,不能歧视更不能对立。大家一定要弄明白这样两个道理,其一,谁都向往好日子,这是作为正常人的正常愿望,贫困户中的一些人缺乏自信和热情,有时还很冷漠,这是被长期贫困、致富无望折磨的结果。对这种人,我们要有耐心,要给予温暖和鼓励,让他相信我们是真心在帮他,而不是走过程,摆花架子。其二,建庄这块土地是对革命事业有过奉献的,这里的农民也和山外的农民一样,在建国后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交纳“皇粮国税”不少一粒粮、一分钱,而废除“农业税”正是“种地价值猛减”的时代,这是农业化向工业化过渡时必须经历的阵痛,是广大农民做出的重要牺牲。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少不了农村、农民、农业的深厚铺垫,农民兄弟的贡献不可磨灭。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反哺、是还债、是理所当然。这样以来,干部们的潜意识里就建立了一个概念:感恩!人一有感恩之心就会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当、觉得幸福。我们的干部都是好样的,他们每一个人都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建庄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巨变。

三年来,建庄村水、电、路,危房重建、改建等硬件设施,在交通、电力、住建、水务等部门的快速建设下,高质量完成投用,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自年6月至今,修通了建庄区域内自水沟组至芦峪组6公里柏油路,新建生产桥5座,维修2座,新修水沟组进村及产业路米,芦峪组进村及村巷硬化米;石家湾、石家村巷道硬化米,安装进村桥安全护栏1套,安装太阳能路灯97盏,新建垃圾台8座,配备垃圾转运车1辆,发放分类收集垃圾桶个;水沟组新建文化休闲广场1个,对建庄、水沟、石家庄、石家湾的水源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蓄水池3座,铺设管道5.2公里。实施危房改造11户,其中维修加固3户,拆除重建8户;实施土坯房清除69户,其中维修加固23户,拆除重建36户,所有设施经过验收全部达标。

扶贫项目方面,以油用牡丹、药用苍术、菌菇培植、毛驴、生猪、羊只、水产养殖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的一批经济项目已落地生根,形成规模、效益可观。在工作队的组织协调下成立了4个经济合作组织,一是养殖合作社;二是中药材合作社;三是山货烘干包装销售合作社;四是中蜂产品销售合作社。还成立了一个互助资金协会,该协会由县扶贫局注入资金50万元,用于解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组织均由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管。今天,建庄村已全方位进入了良性发展期,人均收入由年的四千元提升到年的一万余元,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这些变化都是脱胎换骨式的,前后相比两重天,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建庄村会变得更加美好!

梁浩坤对一切情况都烂熟于心,张口就来,如数家珍,能准确到每一个细节,每一组数字,足见其工作作风的深入和扎实。但他只是画了个大致轮廓,这轮廓背后的东西才更为真实生动,更能征服人心。因为那些名目、那些数字都是用拼搏奋斗用心血汗水堆起来的。

我说:梁书记,你介绍的情况很全面也很清晰,但这只停留在观瞻层面,我想知道内在的生活化的东西,譬如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

他说:和工作队的同志说,去下面走走,和村民谈,他们才有发言权。

建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灵说:我说几件事。这几件事首先感动了我,能感动我就一定能感动你。

张海灵比梁浩坤年长些,敦厚而壮实,具有山里人的朴拙气质,是一个实干家的形象。

工作队刚刚进驻的时候,各方面条件都十分艰苦,可以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住宿村上可以解决,村委会有房子,虽然寒酸但能将就。而吃饭这件头等大事却落实不了,让人束手无策。村上起灶吧,没条件;去村民家里吃派饭吧,不合适。队员们只好在附近的小餐馆或去小卖部买泡面凑合,饥一顿饱一顿,时日久了谁也受不了。没办法,就和林场商量,让工作队同志上他们的灶,起码能准时准点吃上热乎的。但距离太远,吃顿饭得往返二三里路,加之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每个人都压力巨大,一忙起来就没黑没明没节没点,似乎只有工作时间没有吃饭时间,而人家林场不可能你啥时来我啥时就能上饭,大家因此而常常误餐挨饿。

工作!工作!每个队员都在超负荷超速度工作,但吃饭问题却解决不了,如果说工作还没干出名堂大家都垮了身体怎么办?

吃饭!吃饭!这已成为摆在工作队面前急待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怎么解决?谁来解决?关键时刻,梁书记说:自己掏钱,自己起灶,搭伙用餐。

这方案好,可钱谁来出?灶具、厨师、米面油等等,都得用钱。也考虑过按人分摊,大家都同意,但梁书记不忍给本就身心俱疲的队员们增添新负担,断然决定:起灶钱,我来出!

他一次性拿出当月工资全额元说:这是起灶钱,差不多够了!

当场就有队员说:咱们都是靠工资吃饭的人,你用整月工资办灶,家里的事就不管了?他只说了句“我会安排好的。”

张海灵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都无法相信,我说梁书记你这样做恐怕有些愧对家人吧。他说如果换成你,你也会这么做。我会不会做咱先不说,我要说的是梁书记用自己的工资给大家把灶办起来了,从此以后,大家无论何时,那怕是深更半夜都能吃上饭,我要说的是梁书记的举动让我这个老农民从内心深处消除了对下派干部的偏见,打心里敬佩。

张李辉是镇上派给建庄村的第一书记。这小伙子人很精干,非常敬业。在数据清洗、建档立卡那段日子里,他必须对6个组户名贫困人员进行摸排登记,每人建立四种资料(帮扶精准表、帮扶卡、明白卡、八个一批印证资料)。这么多人都分散在自水沟至芦峪的6公里区域内,有的甚至住在人们寻常很难涉足的犄角旮旯,而且每一份资料都必须精准到零失误。如此海量的、复杂的、精细的工作任务对每一个队员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大考验。不说别的,单撒蹦子跑路就能挣死人,何况不少家户你得跑五六趟甚至十多趟。时间又非常紧迫,队员们夜以继日地东奔西走、栉风沐雨,废寝忘食,为夯实建庄村的扶贫工作基础,不计任何代价地忙碌,那种苦和累使人根本无法想像。张李辉作为第一书记,除要完成自己份内的任务,任何地方出现问题他都要前往处理,责任更大,负担更重。通常是白天上门索取第一手资料,晚上熬至凌晨两三点或通宵达旦进行分类编制,如此工作强度再结实的身体也吃不消。直到有一天饭时,张李辉端碗吃面,没吃几口就靠着椅背睡着了,睡得很香、很沉。想想吧,这可是一个三十四五岁的小伙子!这一幕所有人都看见了。梁书记落了泪,他轻轻地拿掉饭碗,说:让他多睡会儿,他太累了!一个队员当场拍照上传网上,感动了许多人。

我是一个粗人,不会轻易被什么感动。可是那天,我真的被感动了,多好的干部啊!

梁浩坤说:那个场面确实感人,那也是我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被感动最深刻的一次。可是照片上传后,个别人居然怀疑是摆拍、作秀,太让人寒心了。

扶贫局干部曹建宏说:说这种话的人要么是冷血,要么是局外人,他根本不了解扶贫,体会不到一线队员的辛苦。照片我也反复地看过,是满满的正能量。虽然让人有点心酸、心痛,但正面作用是感化和触动了大批扶贫干部。

笔者当然也大受感染,不由得这样想:曾几何时,一些干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光彩,这些人只求功利不讲奉献,人生观、价值观变异。而眼前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扶贫,它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经济革命,也是精神革命,它不仅能达到扶贫目的,提升农村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更能锻造出一支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张海灵有点激动,似乎是情绪使然,又讲了这样一件事。

年7月,扶贫工作刚刚起步,摊子刚刚铺开,省委副书记毛万春同志来水沟暗访,市、县、镇三级毫不知情。他进了这样一户人家,正好就是贫困户。毛书记嘘寒问暖,问了许多情况,当问道“扶贫工作队的人来过你家吗?对你有过帮助吗?他们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人说“没有。我连他们是光脸还是麻子都不知道。”毛书记一听十分恼火,当即责成县上查证处理。消息一出,所有人都万分震惊。而事实是,梁书记、张李辉已去过那个家好几次,自掏腰包给过钱也给过物,后续工作还在跟进。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也很恶劣。好在情况很快就被查实了,当我们问这人“你当着省领导的面,为什么要昧着良心说瞎话?”他说“我猜来人是个大领导,我那样说是想让大领导多给点钱。”瞧瞧吧,就这素质,能气死人。

梁浩坤说:事情发生在我刚来不久,对我打击不小。一开始我很生气,想明白以后就不再生气了。问题还是出在一个“穷”字上,这人分明是穷急了也穷怕了,一见来人就想要钱要东西。如果他生活得很好,这种事就不会发生。凡事都要讲理解,理解了也就坦然了!不过这件事之后,我突然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加重了。想想看,建庄这么一个边角地带居然给省委领导留下了印象,咱们的工作如果推不前去就等于自己打脸自己。这样以来,压力变动力,坏事成好事了!张海灵说:一场突如其来的误会,使梁书记有了不小变化,至少在工作作风、魄力、胆识上有了明显改变。以前恐怕多少还有些“遇事先想身后”,在决策上显得底气不足,现在是只要事关扶贫,他会理直气壮,雷厉风行,再苦再难,绝不退缩,大家都开玩笑说,“梁书记带头玩命,大家跟在他后头绊命!”

梁浩坤憨厚地笑笑,说:让大家跟着我遭罪了!但是值啊!现在装在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是满当当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啊!我们的团队是个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集体,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默契度很高,为建庄村的发展牺牲很多,贡献很大。张李辉端着碗睡着了,张海灵、郭晓亮、秦北海、芦延峰,每个人都有过和贫困户谈着谈着睡着了、面对堆积如山的材料审着审着睡着了的经历。工作量太大,强度也太大,每一个人都在玩命。单是各式各样的的材料加在一起好几千页,你得甄别每一个人、每一个数字,几经反复准确无误后才能分类装订、签字盖章,前前后后两个多月,光复印机就烧坏三台,机器都受不了,人咋受的?我是负责人,得在每套材料的五个地方签字,几千份签下来,吃饭夹菜都困难。不堪回首啊!每当想起那些情形都止不住落泪。郭晓亮是交通系统的,这个队员很有才华,在宣传这一块出了大力。他巧用“论语”一句话,自己加了一句话,组成一幅对联,“君子忧道不忧贫,下乡忧民不忧累!”他是有感而发,很形象也很真实。

张海灵说:别的地方我不了解,不敢妄加评论,但对梁书记带领的这个工作队我有绝对发言权,他们每个人都是好样的,建庄人会永远铭记他们,感激他们!

感人至深!由此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干部正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中完善着自己,重塑着自己;我们曾经丢失已久的许多美好又转回身来,正微笑着向我们走近!

未完待续·······

黄陵扶贫

社会兜底保民生,扶持政策脱贫困

扶贫开发显真情,易地搬迁助民富

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投稿邮箱:

qq.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白癜风皮肤健康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